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,又稱為月圓節或團圓節。每年的這一天,人們都會與家人團聚,賞月、品嘗美味的月餅,表達對家庭團圓和幸福生活的祝福。
中秋與詩
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”。農歷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——中秋節。它源自古人對月神的祭祀,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,漢代以后開始普及,定型于唐代初期,在宋代以后開始流行。
古時認為,中秋之夜,一處晴,到處晴;一處陰,到處陰,蘇軾《中秋月》就有“嘗聞此宵月,萬里同陰晴”的詩句。八月十五這天晚上有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的說法,月亮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圓和最亮的狀態,象征著中國文化中的團結和團聚。因此,蘇軾在中秋之夜歡飲達旦,大醉之時,望著天上的明月,作《水調歌頭》,抒發思親之情,創作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篇: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蟬娟?!?/span>
作為中國文學最常見的意象——月,寄托了古今無數文人心中無限的悲歡離合。很多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,如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、玉兔搗藥、唐明皇夜游月宮等都與中秋節和月亮相關。玉兔、蟾蜍作為月亮的代稱被無數文人雅士所化用,如李白《古朗月行》中:“仙人垂兩足,桂樹何團團?白兔搗藥成,問言與誰餐?”傳說月中有仙人、桂樹、白兔。當月亮剛剛升起來的時候,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,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,再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。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,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,極富浪漫主義色彩。
白居易《中秋月》中的“照他幾許人腸斷,玉兔銀蟾遠不知”,用玉兔銀蟾蜍代指明月,抒發了皎潔的明月照著多少人懷著離愁別恨,傷心到了極點地過中秋,明亮的圓月是絕對不會知道的。中唐詩人戎昱《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》中的:“初驚桂子從天落,稍誤蘆花帶雪平”想象月中的桂樹從天上落下,蘆花在明月之下宛似白雪一片,用豐富的想象婉轉地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。
中秋與月餅
月餅,最初是古代先民用來祭月、拜月的貢品,原名胡餅。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中秋賞月吃胡餅時,唐玄宗嫌“胡餅”名字不雅,楊貴妃抬頭看著皎潔的明月,脫口而出“月餅”。這個傳說故事映襯了中秋節與月餅悠久的歷史傳統。
唐代,當時的都城長安就出現了專門制作各種餅糕的店鋪。月餅也成為了人們喜聞樂見的面食之一,風靡大江南北,甚至傳播到了遙遠的新疆地區。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出土的寶相花月餅,以小麥粉為原料,模壓成型,烘烤制成。呈圓形,土黃色,其上的寶相花紋清晰可見。月餅制作精致,花紋圖案搭配錯落有致,造型新穎別致,充分體現了當時人們高超的面點制作技藝。
阿斯塔那出土唐代寶相花月餅
宋代,各種口味的糕餅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愛,蘇軾就曾經有“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飴”的詩句,吃月餅就好像吃著圓圓的月亮一樣,月餅里面有酥油和糖漿混合而成的餡料,中間有酥酥甜甜的味道。明清時期,出現了酥皮月餅,以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和冰糖、豬油為餡,這就是今天的五仁月餅了。從這里可以看出月餅在中國是歷經千年傳承而來的傳統美食。
武威人也有著源遠流長的月餅文化,涼州有句俗話講道:“五月端五穿出來,八月十五端出來”,其實端出來的就是涼州大月餅。涼州大月餅,優選優質面粉,發酵好,攪拌均勻,有筋骨。其做法是將面搟成圓餅狀,分別抹上清油,灑上紅曲、姜黃、胡麻等粉末來調色調味,然后一層層疊起來,最后苫上皮子,上鍋蒸熟。涼州大月餅最大的特點就是“大”,吃的時候,切成方方整整的,一片一片從高處往底下吃,口感酥軟醇香,顯示出涼州飲食文化的濃郁風格。2001年張掖高臺縣清理出土的魏晉墓有一副庖廚圖,畫中繪一女子立于一側,其面前有懸著的盤、鉤等,地上有成排的幾、案,上面堆放著圓錐狀食物,且每一塊食物可分成數層?;蛟S我們可以猜想,這種圓錐狀食物可能是涼州大月餅的雛形和來源呢。
高臺魏晉壁畫墓庖廚圖
到了中秋節的晚上,各家各戶都會在客廳或者院落里來“獻月餅”,圓圓大大的月餅與天上的明月相應,寄托了中秋佳節武威人對“團圓”的美好寓意。
涼州大月餅
武威出土文物中的中秋
白兔自古以來就和長壽的寓意掛鉤,從漢代以后,逐漸出現了月亮和搗藥玉兔形象合并的現象,以此來期盼長生。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中慕容智的墓室壁畫中就有玉兔搗藥圖,在西壁上有一個圓形白色區,內墨繪一桂樹,樹下繪一正在搗藥的玉兔,從其位置和形象判斷,這一圓形白色區應該代表著月亮。
慕容智墓玉兔搗藥圖
漢代張衡《靈憲》中提到,后羿向西王母請求不死之藥,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了這顆藥,飛往月宮,于是,嫦娥就住在月宮里,變成了蟾蜍,也就是傳說中的月精。所以民間把月中的黑影叫做蟾,也叫作兔。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,月亮和蟾蜍聯系在一起由來已久。武威磨咀子漢墓群出土一件銘旌,銘旌上端繪有日、月圖像,日中填有三足烏和九尾狐,月中填有蟾蜍和玉兔。武威磨咀子曾發現一座漢代壁畫墓,頂部繪天象圖,左面為太陽,太陽中立金烏;右面為月亮,月亮中有蟾蜍。
磨咀子墓出土銘旌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。中秋佳節,皎潔的月亮冉冉升起,讓我們在古代賞月、品秋的詩詞和文物中,感受中秋的文化;讓我們在中秋夜里,與家人共聚在明凈的月光下,圍著美味的月餅和香甜的瓜果,抬頭看看那天上的蟾蜍玉兔、嫦娥吳剛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……
劉茂偉,甘肅武威人,碩士研究生學歷,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員。參與完成省社科院單列課題1項。
來源:涼州文化研究